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平台动态 > 不能一烂到底 政府如何应对“问题小镇”和“僵尸园区”

关于我们

电话:

010-86183888

邮箱:

24j@nltown.com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文化街新农创大厦

不能一烂到底 政府如何应对“问题小镇”和“僵尸园区”


发布时间:2019-07-04  阅读

乡村振兴
 

       曾经的经验教训证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离不开区域顶层设计、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城乡融合发展。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6年聚焦“三农”。过去的16年,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积极探索的16年,这些探索涉及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问题的方方面面。

 

       从“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权益体系确立到开展农村各地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从推动地方“三区、三园、一体”建设到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路走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上既取得成功经验,也总结了不少问题。

 

       在总结问题方面,社会舆论最大声量指向则是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设当地特色小镇和“三区、三园、一体”项目时所出现的问题。

 

“问题小镇”


“问题小镇”
 

       国家推动特色小镇政策的初衷最主要是促进县域产业发展,进而带动乡村振兴并推动城乡融合;其次是将部分城市业态和人口转移至县域地区,缓解大城市病;同时在经济增速趋缓时,通过项目来刺激投资、拉动内需。但实践未能完全坚守这些初衷,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特色小镇建设正逐步回归理性,淘汰整改了427个“问题小镇”。

 

       总的来看,上述427个“问题小镇”出现的主要原因有:部分社会资本、入驻企业、地方政府等各方在或利益或业绩的驱使下,希望尽快开工并尽量扩大项目规模;忽略特色小镇是以产业为驱动力的县域地区的综合提升,规划不充分导致地方政府对各方面建设的关注度偏差,进而实质发生变化,甚至沦为单纯的地产开发、旅游区或产业园,缺少了城乡融合的意义;产业集聚度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为“特色”而“特色”导致的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僵尸园区”


“僵尸园区”
 

       2019年两会期间,中国经济网通过其旗下一档“中经之夜”的访谈节目,邀请了多位政协委员深入探讨了“僵尸园区”的问题,这期节目的播出时间距离推动“三园、三区、一体”建设的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刚好过去了两年。

 

       两年来,全国多地掀起了建设产业园区热潮,部分园区建设盲目、无序,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圈地"闲置与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僵尸园区”、“鬼城园区”的出现,造成了土地、投资、人才等严重闲置和浪费,也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问题的根源

 

       从结果来看,不成功的特色小镇、产业园区项目目前所处的尴尬位置更像是地方政府眼中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的“鸡肋遗产”, 如何让这些“遗产”重新焕发生机,确实成为了正担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历史任务的地方政府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找到“问题小镇”、“僵尸园区”问题出现的根源很关键。

 

       根源一:地方政府在部分项目规划之初缺乏全域性顶层设计,导致项目无序建设、同质化、脱离地方实际以及水土不服等问题出现,并进一步导致项目落地效果低于预期,造成地方经济负担加重和产业资源的浪费。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于2018年9月26日印发,这距离2016年三部委推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过去了两年零两个月,距离提出“三区、三园、一体”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也过去了一年。也就是说,国家对于地方政府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的硬性要求在时间上晚于特色小镇和“三园、三区、一体”等政策的推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由此可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制定相应的顶层设计已经融入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当中。

 

       从今天看来,将与农业挂钩的特色小镇和“三区、三园、一体”等项目的培育和推动视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期探索并无不妥。而同属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框架之下,地方政府将已有的特色小镇项目和园区项目重新纳入地方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范围同样顺利成章。当地方政府在有了科学的整体规划后,通过对地方乡村振兴顶层设计的逐序施工,重新赋予“问题小镇”和“僵尸园区”全新的生机也就有了可能性。

 

       根源二:缺乏产业培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科学理念,导致特色小镇项目或是园区项目脱离产业支撑,有些项目尽管有产业,但由于产业链不完整、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多元,导致项目生命力严重不足。

 

       产业培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同样也是很多“问题小镇”、“僵尸园区”的命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束文琦认为,特色小镇成功的关键在于小镇选址,产业定位、运营环节,具有产业资源和产业运营能力的企业更容易取得成功。《2019中国产业特色小镇白皮书》也指出产业特色小镇核心是产业的运营,没有产业资源或缺乏产业战略布局的企业,在产业特色小镇后期将提前退场。

 

       关于问题产业园区方面,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恺表示,很多产业园区刚开始的时候,园区中的企业在产业链上连结不紧密,容易造成混乱和参差不齐。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进一步指出,产业链缺乏集群效应是造成“僵尸园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造农业产业链所需要的产业资源从何而来?


打造农业产业链所需要的产业资源从何而来?
 

       根源三:缺乏城乡资源整体配置的智慧和格局,导致农业产业化链条始终停留在一产而无法依托城市所具备的人才、资金、技术、模式、市场等资源的赋能向二、三产延伸,农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始终停留产业价值链的底层,农业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由于缺乏城市资源的支撑而趋于阻塞。

 

       谋求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最终离不开产业资源和产业市场。我国农村产业现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产业需求端的主体市场依然以城镇为主。另外,农业产业化生态的构建离不开对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当前现实是这些资源同样高度集中于城市,因此必须打破观念上和实际操作中的城乡壁垒,使得农业产品走向城市的路径以及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资源下沉到农村的路径都需要保持畅通,这样才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健康生态循环发展体系。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表示,乡村振兴是城乡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整体机制构建。乡村振兴离不开城镇化,城镇化也会积极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城镇化发展中需要建设现代化的乡村社区,同时建设现代化的城镇部门,城乡实现共同的发展,使得现代的农村地区和现代的城镇地区来共同对接现代社会。这样的道路,可能才是理想的乡村振兴;这样的未来,可能才是理想的未来的城市和乡村。

 

       从农业产业化所需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城乡资源整体配置,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本身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智慧与格局,城乡融合特别是产业融合这个关键问题处理好了,类似于“问题小镇”、“僵尸园区”这样的表象问题,或可以依托区域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科学发展手段运用的赋能迎来“枯木逢春”的机会。















   友情链接: 首农集团     首创集团     山东新农创     中国投资协会     城融集团     新农创喜舍乡邻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文化街新农创大厦    Copyright © 2017-2022 新农创集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850号 京ICP备17067574号

新农创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