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创:平台化运作才是地方农事服务产业的合理业态
前些年,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青壮劳动力不足成为现实问题,这导致很多农村劳动力流失量大的地方,其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粗放,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
究其根源,是以家庭联产整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制度将农业经营主体确立为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体质机制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着“头痛医头”的医疗古法,一些比较早期的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农事服务”悄然兴起。
一、早期农事服务产业
早期的新型农事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用工、机械、资源、农产品收购代销等“订单”服务,让农业告别传统耕作方式,朝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它突破了当前包产到户体制下农民分户零星种养与农事公共服务统一集中的矛盾;分户零星种养与机械操作需要地块集中成片的矛盾;高产优质需要用种和技术规范统一与分户经营各自为阵的矛盾;农技推广体系人员短缺与分户种养农民对技术指导需求增多的矛盾等。
但农事服务的对象是农业生产,农事服务的范围同样依农业生产内容而定,事实上,中国农业生产内容的边界在最近两年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源自于乡村振兴战略所明确的农业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宏观考量。正是有了这些深刻变化,农事服务必须要依势而行,与时俱进。简而言之,既要能管产,还要能管卖,既要能管物,还要能管钱。
二、现代化农事服务体系
在不改变农民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性质,保障农民收益前提下,达到了土地集中成片规模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产,优化品质,提高农民种养积极性,解决土地撂荒日益严重问题,提高现有农机利用率,使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品质和土地产出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使农业真正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由此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其中的每一项都可以看做是时代赋予现代农事服务的使命。
这些使命决定现代农事服务注定是一个系统性的服务体系,这个系统性体系所具备的功能必须要有现代农业技术、物流、仓储和营销的能力,同时它还必须具备现代金融服务、大数据信息服务和城乡市场一体化服务的能力。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框架中,真正要使农事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果最大化,靠某个企业和某个领域单打独斗既不现实也不科学,需要农户、渠道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技术机构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打通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农服产业能否发展成规模,最终还取决于能否有龙头企业联合起来提供贯穿全产业链的产品或者配套服务。
举个例子,单就农资行业而言,每个企业往往只能提供农药、化肥、种子、飞防等一个或者几个环节的产品或服务。而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整个农业产业上游的一些小环节。而在农产品收储、加工、销售等下游环节,还缺乏真正有实力的服务商。只有将农业产业的上下游都打通,才能真正提升农服产业的整体价值。但由于农产品的独特周期性,其操作成本和难度较工业化生产更大、风险性更高,一家企业很难提供全程服务。因此要真正打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需要来自农资、农产品交易、物流、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共同联手,并引入大量的资本助力才能奏效。由此看来,平台化的运作才是农事服务的合理运营模式。
三、新农创—云农服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由新农创倡导而设立的农事服务平台——云农服平台从运行机制上解决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现代化的瓶颈问题,成为了许多地方农业生产一站式的现代农事服务平台。
在云农服这一平台上,新农创依靠独有的联合体运营模式和强大服务整合能力,使得该平台在生产资料的集约化、生产过程的全托管、生产技术的全覆盖、品质把控无死角、产品销售订单化和金融服务全过程等新概念的全面农事服务能力方面具备了系统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同时也赋予了平台所在地的地方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具体路径。在这一点上,平台相较于企业、地方政府均存在无法比拟的优势。
返回列表